央企资本掌舵人解读:产业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2020-11-13 11:29:46 投中网  郑玄


  2020年11月12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年度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应变局,开新局”为主旨,旨在发挥创新资源优势,聚焦科创发展前沿,引导创投资本流向创新源头,推动高端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高精尖产业集群,深刻理解并融入当前的新格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国家队资金进入产业投资,一方面,与掌握产业资源的央企资本合作,成为市场化机构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国家队资金的进入让热门赛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机构也要思考如何与前者在市场共存。

  会上,北科创基金投资部投资总监魏凡杰的主持下,航天投资总经理韩树旺、中车资本董事长陆建洲、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中核产业基金董事长俞红卫和中电投资执行董事潘中华这五位国资背景的机构掌舵者,展开了一场以“央企新智造,开拓新场景应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五位央企领导详细解读了央企在热门赛道的产业布局,并为市场化机构与央企产业资本如何相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圆桌对话原文如下:

  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我今天特别荣幸能有机会主持这样一个论坛,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么多央企的领导,同时是投资的大佬们给我们分享,在我们国家央企新制造,开拓新场景方面的布局。

  会议开始之前,我想先花两分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圆桌论坛。北京科创基金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北大、清华、北航这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做天使投资和早期科技孵化。

  但是大家知道早期的天使项目,很多都需要一些场景去做落地和实施。所以我们实际上和很多央企有了合作或者正在合作。我们非常看中央企的,一方面是这么强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也希望给我们早期的项目有一些赋能。几个大的央企代表我们国家在这些行业里面一个特别大的产业布局,所以今天也非常荣幸请到这几位大佬,给我们分享一下央企在新制造行业的布局。

  第一个问题,大家对这几个央企包括中金都已经很熟悉了,我们还是请几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机构的情况。

  航天投资 韩树旺:非常感谢科创基金安排这次论坛,我先介绍一下,我来自中国航天,是航天投资控股公司。航天投资控股公司是由24家央企组成的一个投资平台公司,它股东包括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人保财险、进出口银行、国新控股、中节能、中信集团等等。我们公司注册资本金120亿,现在管辖着下面11支基金,基金规模是2270亿左右。我们从2010年开始设立,到现在十年,我们共计投了190个项目,投出去的资金大致是900亿左右。2019年我们公司实现的利润105亿,2020年1到10月份,我们实现利润是110亿,预计2020年我们大概完成的利润总额会在130亿左右,人均实现利润大致是5100万左右。普瑞齐公司是做大数据分析的公司做了排名,我们资金规模上排第三,我们手持现金2018年是147亿美金,名列全球第一。

  这几年我们投了一些项目,首先是航天内的项目,我们投了中国火箭、航天工程(603698,股吧)、中国卫星(600118,股吧)等等一些上市公司,央企包括在座的好多,比如像中车、中核、电子的一些基金,还有一些好的产品,我们也都投了,也投了一些上市公司。包括国家的军民融合基金,扶贫基金等等,也做了一些投资。还有市场表现比较好的公司,比如马乐总在的中共教育等等投了一系列的公司。

  总之一句话,航天投资愿意跟大家一起,第一是分享高科技项目共同投资,第二欢迎各位投资者涉足航天,投航天的产业和项目,毕竟整个航天系包括航天科工集团,我们资金证券化率比较低,还有非常大的商机。我来的第二个目的是欢迎大家加盟投资航天,谢谢大家!

  中车资本 陆建洲: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个交流。我叫陆建洲,来自中国中车(601766,股吧)。我们是中车资本公司,主要是中国中车资本运作和资本投资平台,我们大概有两种投资方式。一个就是中车资本直接投资,第二种是用旗下的私募基金进行投资。这两块投资基金分阶段,有相对偏早期的,也有相对跟产业投资时长比较长的。这几年我们跟央企合作,也跟技术比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民企合作。我们现在聚焦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进行一些投资。

  中金资本 单俊葆: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来自中金资本,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自投平台,今天也比较巧,这五位嘉宾四个来自于产业界,我位置坐的挺好,正好坐在中间,我是来自于持牌的金融机构中金公司。这四家企业要么是我们曾经服务过的,要么是我们正在服务的客户。

  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的自投平台,目前管理了3500亿左右的股权投资基金,应该是在国内证券公司里面遥遥领先的,在其他基金协会备案的股权投资管理的公司里边,从规模上也是处在第一梯队的。我们3500亿三分之一大概管理了国家新兴产业基金母基金,还有一些地方的母基金,或者是引导基金。还有2000多亿是直投基金,这当中除了有1200亿是我们中金直管的股权投资基金之外,还有利用中金系统资源和很多大的产业集团合资合作管理的基金,比如说我们跟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包括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最近刚刚跟阿斯利康一起合资做新药基金。我们整个股权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投行加投资,三位联动,能够充分利用中金公司的系统资源做产业投行加赋能投资的事,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大家多多交流,合作共赢。

  中核产业基金 俞红卫:非常感谢北京科创基金给我们提供的这次交流机会,我是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是国家在核工业体系里面一个最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因为集团的特殊性,在金融扶持产业方面相对落后,包括基金和类金融业务,金融业务支持产业方面,做的相对晚了一些。

  我们从2010年日本福岛事故后,以及全球在核非动力体系的应用方面突破和创新,我们集团还承担着国家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一些发展战略。主要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大家可能也有所耳闻或者有所参与和涉猎,主要是在核医疗领域。

  核医疗也是目前全球在生命健康领域的一个主要的发力和参与领域,这个领域主要在医疗领域是对人的癌症方面的治疗,这一块全球发展状态不尽相同,欧美为主的发达经济体,亚洲的日、韩企业或者是研究机构也在参与。目前这个领域在全球发展状况看,人体部分肿瘤,比如说前列腺癌,比如说内分泌肿瘤,比如说转移到骨头里面的一些癌症治疗,近三年取得了一些很大的突破,延寿达到了五年到十年以上,而且治疗过程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也提高了很多。这个方面我们也承担了相应的国家战略任务。

  从全球情况看,以美国为例,3亿人口大约每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在医疗领域大约发生的经济值是6000亿左右美元,我们中国是14亿人口,主要在核医疗领域,大概我们是2000多亿人民币,我们在核医疗领域的应用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需求。

  同时除了核医疗领域以外,核医疗应用还在医疗设备,比如在基础设备的改进方面,全球也有很好的技术突破。未来各产业和各领域应用新的材料,也提供了技术路线。同时我们也在环境治理方面,致力于主要污染水域的治理,比如说我们的硬染企业,过去是个硬染大国。核技术对于有毒高浓度的污染水治理,目前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我们在农业领域,核技术也有很好的应用,比如说育种方面,比如说病虫害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

  对于我们集团旗下产业基金公司来说,第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集团在核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产业发展,同时还有民用方面的一些战略项目的落地,我们主要是这些情况。

  中电投资 潘中华:大家下午好,我大概介绍一下中电投资的情况,我们中电投资是一家央企旗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混改的平台,目前来看我们是国务院国资委审批过的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混改单位。因为我们混改之后,后来就出了混改试点办法。

  我们主要关注或聚焦的,是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就像刚才陆总提到的,大家都享受了高铁的便利,高铁实际上是我们人力流动的基础设施,我们今天进入到了一个数字经济时代,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实际上我们数字或者是数据,它也要运行在自己的高速公路上,那这个高速公路,我们通常叫做计算、存储、网络传输等等这些,它也构成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

  投资工具和投资手段上,我们是两块结合。一块我们有直投,另外一块我们有相应的产业基金,比如说我们跟社保成立的100亿规模的中电创新基金等等。目前我们在管资产规模大概200亿左右。

  十四五,央企投资新布局

  主持人:我们这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次邀请的几位央企领导,是在新场景、新制造领域覆盖面非常广,韩总这边是航天领域,陆总是轨道交通建设包括装备这块,俞总是核技术应用,潘总是广义的电子信息行业,非常深入的覆盖了涉及到国家新制造的方向。

  第二个问题我问一下在座四位央企的领导,给很多早期机构提一个问题,我们非常好奇在“十四五”期间,未来五年到十年,央企集团在各自的领域有哪些在新制造、新场景的方向有哪些布局,另外从投资公司角度来讲有哪些方向,有哪些感兴趣的点,或者觉得在过程中比较成熟的行业和产业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这两个问题问一下四位产业集团的央企领导。

  航天投资 韩树旺:我先从公司的布局上给大家汇总一下,我们有四个投资部门,第一个投资部门就是卫星及通信;第二个投资部门是火箭及先进智能制造;第三个是新能源新材料;第四个产业金融。这就是我们四个投资方向。

  其实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十年前的布局,我的第一个投资部跟第二个投资部,就是现在新基建跟智能制造。说起新基建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不愿意重复了,大家都比我更清楚,但这里面我想说除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卫星互联网,这方面应该说也是一个新的产业方向,这个领域涉足的产业跟产品太多了。包括卫星制造、有效载荷、5G+通讯+大数据分析,还包括我们为了把卫星发上去的火箭,就是商业航天,整个商业航天全部涵盖在新基建里面的,这个方向我认为大有可为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GPS,还知道格勒纳斯、伽利略,中国有个北斗,今年7月份总书记亲自出面我们搞了布局仪式,55颗北斗卫星完成了一个布局。但是光是55颗卫星是不够的,我们的分辨力、精度和反应速度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提出了鸿雁星再发300颗,目的是提高我们通信的精度,包括偏远地区实时反应速度。

  大家想想围绕着300颗星的布局,可以派生出非常多的产业来。这里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无人机,汽车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好多年前就在说,为什么到今天发展不起来,因为5G还没普及起来,速度跟不上。还有就是没有精确的卫星定位,无人驾驶也不行,大家看中东地区的战斗就是无人机的战斗,无人机打的就是卫星跟互联网的结合,这里面派生的产业很多很多。

  我上一场听到很多天使投资人都投了商业航天,为了发射这些卫星我们有很多有效载荷,有好多核心技术。无论是卫星还是小火箭,这些方面大有可为,包括我们跟在座的几乎各个行当,包括我们跟中车、中核、电子,实际上卫星通信集合点都非常非常多,我们国家最欠缺的是交叉科学的投资,这里面大有可为,未来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新兴市场。包括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关键内容。一个是高质量发展,一个是创新驱动。5G+卫星+互联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域,所以我们下一步围绕着全产业链,从火箭、卫星制造到发射,到整个的运营管理,是作为我们投资的重点,希望大家感兴趣,我们也可以联合在这方面投资。

  中车资本 陆建洲:我们投资布局,首先一个还是围绕轨交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进行投资。轨交这个行业比较广,因为它是一个装备,涉及很多,包括材料、电子信息、部件、零部件、制动、传动很多部件,才能构成一个产业链。我们在这里面会寻找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投资。

  举个例子,我们投过传感器的企业,动车组要用到2500多个高端传感器,我们主要围绕这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很宽泛,很多企业都会跟轨交有点关联度。在这里面我们重点挖掘新材料,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叫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我们围绕轨道交通里面的材料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中车本身也是围绕着这个布局,包括中车在碳纤维和德累斯顿大学合作做轻量化。另外像高分子材料,我们投了方能这些材料企业,包括也跟国创共同就航天投资,投了一个石墨烯研究院。围绕这些新材料,我们觉得是下一代我们产业升级所必备的基础,而且这些材料里面我们更关注的是能不能进行实际应用,实际上我们要把它放到应用层进行考量,这是我们一个大的布局。

  第二个布局就是智能制造这个布局,大家也都知道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是一个过程。我们围绕这个实际上布局了很多,包括我们投的内部孵化中车工业数字,包括我们也投了很多,最近我刚在浙江投了一个分布式云存储。智能制造这块范围比较广,包括智能工具、辅助机器人都在这个范围内,这也是我们重点要投资的一些行业。

  如果说整个轨交行业未来投资机会在哪,我总结三个。一个是产业升级,第二个是智能制造,还有第三个如果再细到一个领域,可能未来随着国家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随着轨交车辆的保有量提升,在运维等方面都是我们发力的地方。

  主持人:我们也有幸在南车参观过几个项目,这也是我们国家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未来的明星公司,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下面请俞总介绍一下核技术应用领域,这个领域其实很多人不是特别熟悉,刚才俞总也介绍了这个方向,中国和美国的差别非常大,我们希望知道中核集团在核药,核技术设备这块的布局,包括投资公司的一些布局,谢谢俞总。

  中核产业基金 俞红卫:在核技术应用,比如在医疗、非动力体系、农业体系,研究投入在逐年加大,而且参与者也是逐年在增加。在这个领域,由于放射性物质管控困难,安全要求的等级,在中国境内可能参与到这个领域的主要还是以综合集团为主,科研机构以中科院相关所、院为主,还有一些大学的院系和研究机构。

  在医疗领域,核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是目前非动力体系应用的主要突破方向,在这个方面中核集团在“十三五”就确定了核医疗领域重点方向的突破,包括“十四五”乃至未来,也是中核集团在非动力体系一个应用的主要方向。过去六十五年来,中核集团主要在动力体系进行了核的应用,未来在继续保持动力体系应用领先性方面以外,也在核的非动力体系,特别是在核医疗进行重点的布局和投入,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这个领域大家可能也相对比较陌生,第一是我们如何去产生医用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产生后如何应用,应用后反馈如何优化,这个方面应该说中核集团现在目前在这个方面做的是非常深入,也是非常到位的。但也受制于核制备,当然我们也应用了各种方式,国内通行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反应堆不同的运行方式与相应的物质进行碰撞,产生我们可以控制的一些同位素。

  大家可能也知道碳十三,碳十四等等,我们国家在医用领域掌握了大约四十七八种应用同位素,目前整个科学界包括我们集团的研究机构,仍在继续新的同位素发现和拓展。但是在同位素的应用领域,我们国家还是受制于很多方面制约,就像我们互联网一样,我们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所以应用的效果目前看还是在全球上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重点在这个领域去发力解决我们的短板问题,这也是我们目前核技术应用的产业基金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和投资方向。

  目前在全球分子医疗携带核物质治疗方面,分子医疗携带核物质的方面,我们国家应该说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当然这一块我们集团也在致力于研究和研发,很多医疗机构也在这个方面考量研究,包括分子发现后和同位素的结合,它的结合体一些研究,应该讲我们依然还是不足的。

  我们集团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研究,将这个领域应用到诊和疗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战略布局和安排。我们联合了大学等科学机构,医院的科学机构,共同推动这个方面的发展。我们从投资的角度来判断,未来五年可能是全球核医疗应用最为快速的五年,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包括我们整个全球的投资机构参与到这个领域来,助力这些技术的发展和项目的落地,助力核医疗能够为人类健康做更多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做核药的公司有炙手可热的项目。也想请潘总介绍一下中国电子在电子信息这个领域布局,包括我们投资公司未来的布局。

  中电投资 潘中华:我们在讲数字经济时代,或者讲数字基础设施的时候,会涉及很重要的概念。中国电子在2011年左右就提出信息安全的概念,我们会把它分成三层,第一层我们叫做本质安全,第二层我们叫做过程安全,第三层我们叫做产业安全。

  在本质安全的层面上,更多的是指计算芯片、存储芯片、网络传输芯片等等,我们能不能有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过程安全这里边,我们主要围绕像操作系统、数据库,包括今天基于行业的一些行业专属云的解决方案,我们有没有一个替代方案或者说有一个能够用的方案在里边;第三层,我们把它称作产业安全。

  在三个层面安全上关注点有所侧重。在本质安全上更多的是关好门,过程安全是堵漏洞,产业安全我们提出来防断供。2012和2013年提这些概念,可能被理解的程度会比较低一些,这两年随着去年一系列中美之间竞合关系的变化,使得产业安全或者说产业链安全地位凸显出来了。

  在2012和2013年的时候,观察整个体系在中国适用和安全性问题,当时我们看到在CPU层面有因特尔的CPU,已经占据了核心和主导地位。在这里面我们当时主要是跟国防科大有一些讨论,看有没有可能围绕着国防科大天河和银河项目,在CPU做一些工作。有幸的是中国电子旗下的飞腾,跟AM指令机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最终取得了AMV8指令级的永久授权,基于这个我们现在推出来在服务器上CPU。这是本质安全。

  在过程安全上,主要是魏总刚才提到的麒麟软件,麒麟软件主要是做服务器和桌面操作系统的,我们可以称作他对标的是Windows这个架构,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想解析的,在ICT行业里大家经常会说重复造轮子这件事情低效的,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但是一旦结合到产业安全,结合到中美的竞合背景下,就具有了战略意义,我们今天通常会听到一个问题叫做卡脖子工程。这是从整个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

  从成果转化这一块,实际上我们发现国内高校有很多都有了自己的转化渠道,但围绕着一些军民科研院所、科研机构,他转化的一些路径、机制、方式,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空白的,那我们就围绕着这个在长沙做了一些转化工作,目前我们转化工作围绕着大数据、仿真等等这一些,都有相应的项目在布局和落地。

  硬科技被高估了吗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想问单总,刚才几位央企领导介绍的行业,现在从资本市场角度都特别火,估值也比较高,单总作为中金资本的掌舵人,也想听听您的看法。5G、商业航天、电子信息和技术应用,您怎么看待现在的价值体系?

  中金资本 单俊葆:刚才魏总问四位领导问题的时候跳过我,我还在想为什么把我给跳掉,原来有这么一个挖坑的问题等着我。估值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刚才听了四位掌舵者的分享,他们所在的细分行业,做了这样的解读以后,我觉得应该说估值相对合理,未来的空间也很大。但是整个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领域或者赛道是估值过高的,但是高估值不一定完全等于高泡沫,我一会儿再说。

  比如说举个例子,生物医药。的确在注册制特别是科创板推出来以后,标准五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青睐,再加上18A的规则,生物医药是一个集产业、政策、资本市场三大红利于一身的投资领域,确实是过热。年头去看的,本来还在犹豫当中,年尾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投不进去了,或者是估值涨两倍再投。除了生物医药以外,半导体也有很多合作,今年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替代进口、自主可控,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确实很热,估值也是涨的很快。

  总体上来讲,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领域,今年融资大家还在资本寒冬里边,但是投资真的是热点纷呈,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等。但是我觉得高估值和泡沫不能等同。估值现在高,如果他未来能够有大的空间,商务能力强,最后把收入利润做出来的话,其实只是一个估值的提前透支,但是如果要是说最后纯粹靠讲故事,最后可能就是故事变事故了。

  我们在做这方面投资的时候,也是我们说投早期是看想象力,但是投中后期要靠纪律,我们并不完全追逐所谓的风口,我们既选赛道也看赛手。相对来讲,我们还是比较有节律的来做投资。当然我们可能跟其他四位不太一样的是,因为是一个平台化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所以我们可能围绕两高两大四新,有不同的行业组来做相应的投资。

  国家队入局,早期基金何去何从

  主持人:谢谢单总的分享,最后一个问题给早期投资机构问问题。我们现在也看到,我们在座的央企,包括中金国家队资金入场,更多的产业集团也开始做投资,实际上赛道现在是越来越紧张了。另一方面从早期机构来讲,我们也看到更多早期机构现在转向专业化,非常细化的投资,我们也想请问一下五位领导对于早期投资基金,他们在做细分行业投资的时候,和我们做赛道和策略上区分,能给他们一些建议。

  航天投资 韩树旺:我认为作为早期投资者,首先是要关注你所投资这个技术的先进性,是不是真的先进。第二个要关注它的成长性。第三个要关注它的市场容量,也就是说它是不是有行业的天花板。如果未来发展很好,一时的估值高,通过后期的利润体现出来就不高,但是如果他的天花板很明确,他就是全世界第一又怎么样,他也不应该有很高的估值,这一点要关注。

  第二点,作为投资人、投资机构,要做好增值服务。比如说我通过投资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是带来市场、资本、资金、人才?增值服务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方面,做好退出的准备。什么叫好的退出?我一个建议就是希望我们市场化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能够强化跟大的央企,大的机构做好对接,做好战略同盟,这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毕竟这些大的投资人,他不是看一时,看的是长久。比如像我们投资一个企业,我不看它是四年到不到期,退不退出,因为我自己是全产业链,哪怕四年实现不了,十年、二十年可以跟。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前期投了一个人工心脏项目,大家知道要搞人工心脏项目从材料到研发,没有十几年的周期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相信这个产业全人类都稀缺,它在全球又是领先的。一旦它出来以后,它的市值和股价一定远远超过茅台(600519),我可以去跟它。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大也都提到的,我们一些芯片,我们一些通信,特别是我们国外的一些卡脖子技术,作为央企义不容辞就要把这个接力棒接过来。所以我最后的建议就是希望市场化的各位投资机构,能够加强跟央企的沟通,谢谢大家。

  中车资本 陆建洲:我想市场化机构,可能现在也是个趋势,更专业化,在某个领域里面更专业化,可能更好。因为我们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的话,我们是一个产业资本,例如说对轨道交通产业的理解,我想我们估计应该比在座的各位理解的更多,因为我们背靠的是中国中车的行业,第二个中车有研究院,有上万名的研究人员、科研人员,我们知道往哪走,知道这个行业产业链上哪些东西有应用前景。

  可能在座的社会机构,一个赛道里面更有能力选出千里马来,这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事。这样选出千里马来,在这方面有竞争优势,不管未来是单向冠军还是隐型冠军,跟我们对接一些产业资源,实际上我们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互相帮助被投企业成长的过程,我是这么理解的。

  中金资本 单俊葆:其实前面两位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我觉得对于现在做早期投资的机构,非常重要的三个能力。第一个是刚才提到的专业化,第二个是筛选能力,非常重要的是用什么方式能够找到早期值得投资有潜力的项目。第三个是服务能力,因为早期的投资刚刚韩总提到的,你能带来资本的同时,还能带来什么?因为往往这个时候需要转化。

  我们也是经常过一段时间去中科院看一些项目,项目不错,科学家讲的也很有前瞻性,但是最后就是东西好无处下口,因为他连个公式都没有,你要有一定的服务能力,把它转化成可投的,甚至于投完了以后能够通过继续服务,让后面的接力基金继续往下投,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总的来讲,我觉得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是走夜路吹口哨相互壮胆,特别是早期投资。说的更明白一点是打造生态圈,像中金资本这样早期也会看,但更多的是中后期的,他们形成一定的接力,能够共同的合作,其实我们跟很多做早期投资的机构。第一我们有母基金,会选这样的基金做它的LP。第二我们自己的自投基金可以跟他做成接力基金形式继续投,最后我们因为有很强的赋能能力,帮助进入资本市场。

  中核产业基金 俞红卫:我也和市场上同业里面,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些VC或者种子期,或者天使基金一些大佬们,也有过交流。我也观察了这些机构投资风格,对于没有产业依托或者没有研发技术依托的投资机构,对于早期的判断可能更看中的是未来场景的判断。

  刚才韩总也谈到,创新类的一些技术到底是不是最先进的,当然有它的可行性,未来的可靠性够不够,这可能也都是一个非常难以判断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个领域更难,因为核技术应用领域难度,对于社会投资人的难度太困难了,因为对同位素的制备,光这一个事项这就是我们所有社会或者市场化机构投资人最为难以判断和迈出的一步。

  但是这个领域又有一些国际的引导,让这个领域也倍受VC基金的关注,但是非常难以判断。我们刚才谈一些投资理念和策略的问题,实际上他对于技术的判断或者是创新产品的判断是最难的。但是国际引领是有的,诺华收购了两个核药,在2016年和2017年,一个药物是23亿美元收购的,一个药物是17亿美元收购,未来商业价值的期望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欢迎早期机构进入这个领域,这个领域确实比较小众,也比较难以介入,但是未来在这些领域还是希望,虽然我们可能投资理念是不同的,我们的重点是在产业链,我们对产业链的把控,未来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产业链各个重要环节和发力点的价值。商业机构或者是市场化程度高的投资人,关注商业价值的问题,如果在消费的场景里面,商业价值一般会大于工业场景里面的价值,我们看到的就是VC机构对于未来场景可以期望的商业价值的关注度是足够的,但是对前端技术创新的关注度不够。

  对于研发力量和研发能力的判断,即使配备再多的人才,可能都不太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核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制备投入领域,中核集团用了三十三年的时间,博士级参与到这个领域八年以上,在这个领域受过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的,大约我们集团有一千两百多位,这是任何一个机构不可能储备好这个资源的。

  最后说一句,前端VC过去参与的一些项目,对我们的产业领域支持非常大,具有我们产业支撑价值的一些项目,我们目前投了四个左右的项目,我们想未来我们也是希望借助VC段的力量,培育壮大一些产业项目或者是卡脖子的项目,然后我们能够在PE段的时候助力,让他快速的成功。我们集团最大的好处,在核工业体系各种项目上,可能我们的赋能力量是最强的。

  中电投资 潘中华:我觉得各位大佬说的很全了,我这里说两点我的想法。

  第一个,我觉得在投资过程中,更多还是在硬科技投资,我们可能是四个字,保持定力。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是有很大的不同。模式创新更多的是追求一个更快的流量变现,这个时候他的风口实际上是反映它的价值的。但是技术创新,实际上我们理解有三个点是要把握住的。第一个,这个技术本身要有国内或者是世界级的痛点;第二个团队能够通过自己的产品、服务,把这个痛点解决掉;第三个,这个产品和服务或者说团队搭建的商业模式,要有团队能够把这一系列的资源协调起来、支撑起来。如果脱离了这三点的话,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风口上的企业就会呈现现在通常看到一拥而上,一哄而散,比如最近的一些特别大的半导体项目。

  第二个,我觉得更多是聚焦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单纯的技术驱动我们这两年也看了很多项目,但是我们发现只有那些能够把具体场景结合起来,技术把它当做一个工具和赋能的手段,通过这个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企业会走的更加长久。

  主持人:谢谢潘总,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圆桌论坛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莅临大会,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