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个靠谱大厨比找对象还难!”餐馆老板的这句调侃,道出了行业共同痛点:人力成本高企、年轻厨师流失、行业连锁化率低却要求“千店一味”。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2024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餐饮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前三大分别是原材料进货成本(44.5%)、人力成本(22%)、房租物业成本(超过11%)。伴随着餐饮业正在经历的成本寒冬,房租、食材、人力三座大山同步抬升,其中厨师成本涨幅最快,优秀炒锅师傅月薪破万仍“一人难求”。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好吃+不贵+快”的需求却在持续下探,倒逼餐企必须找到“不牺牲口味”的降本路径。
今年10月底,备受关注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其中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同时也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机器人炒菜”正从实验室走进大众餐桌,成为餐饮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新风口。在这个未来百亿级的市场中,互联网企业、家电巨头、工业机器人厂商、预制菜公司等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智能炒菜机。
在这其中,拥有18年科研创新经历,手握上千项专利技术的优特智厨,已经在品牌影响力、全栈自研技术、全场景落地、生态布局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的行业壁垒和差异化的领先优势,为餐饮智能化转型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18年专注研发,换来三层技术护城河
以全栈自研炒菜机器人为核心,早在2007年,优特集团就开始内部孵化立项,其后分别在智能电磁炉控温技术、智能调料机技术、商用智能灶自动化控制以及智能一体机、智能电子菜谱等领域持续获得突破。复盘其成长路径,优特智厨公司做对了三件难而正确的事。
技术持续迭代,把“一道菜”拆成亿级数据实验。优特智厨每年把总投入的15%砸进研发,这一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18年长期持续累计投入研发超过5亿元,在珠海自建7大国家级实验室,把一道中式爆炒拆成“温度场、调料场、时间场”三大物理量,再细分为180个测温点、多路液体调料通道和多种投料参数,组合出几十万个数据模型。最终沉淀数亿次烹饪行为数据,可把八大菜系名厨的手艺一键转译为机器语言,真正做到给一线厨师赋能。
第二,“硬件、算法、云端”全栈自研和套件开发,对手只能局部“模仿”。市面多数玩家采用“外购传感器+外购电磁加热模组+外包软件”,控制链路未做极致的匹配调优,导致温控高延迟,温度均匀度差、菜谱无法远程迭代。而优特智厨从一开始,就是从底层做起的,产品技术上的难题,一件一件自主研发解决,并且还专门开发了一体化的全部套件并进行调教,以确保产品的专属性、稳定性和兼容性,为更多连锁餐饮商家能够提供最灵活、最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历时18年技术攻关,优特智厨通过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独家菜谱开发编译平台、空气动力投料、自研高精度控温机芯、氮化铁锅、首创立体加热、固体料盒、食品安全等多项技术,很多都是行业首创,很多技术达到了医疗级精度,甚至打破了国际垄断,形成了“智能温控、智能调料、智能菜谱”三大核心产品的技术竞争力,用机器实现了对大厨技艺的完美复制。
比如,公司的自研高精度温控机芯(0.1s响应,±1℃)、氮化铁锅、立体加热线盘(+50%受热面积),再到空气动力投料(±0.3g精度)与专为炒菜机开发的COOK OS操作系统及高稳定性的云端服务,全部闭环开发。结果是竞品抄得走外形,抄不出出品好、一致性好、稳定可靠的系统能力。
第三,先吃透全场景,再打通供应链。从产品定位上,优特智厨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快餐设备提供商,而是多场景后厨OS。产品矩阵覆盖团餐、正餐、快餐、养老机构、社区食堂、海外中餐等六大赛道;横向延伸智能调料机、售餐收银、称重售餐,为B端提供“前厅+后厨”一站式数据化方案。
根据不同场景和餐饮企业特点,优特智厨已经推出炒菜机器人系列产品,如:G2、G3、G5,炒炉式M1、M7、L4、D1;优特智厨针对团餐、打餐式快餐、正餐小炒、快餐小炒等不同场景推出4款适应不同场景的炒菜机器人。
目前优特智厨的产品,不仅应用于3家自营样板餐厅,还应用于多个知名连锁品牌,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典型客户包括团餐第一名、快餐前两名客户、中餐小炒第一名、中国养老机构第一名等头部客户。
政策、市场以及资本合力助推,商业化兑现加速
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形势面临挑战,消费者更加追求性价比,餐饮行业的社交属性减弱,但是刚需属性加强。高端餐饮面临两极分化,低端刚需型餐饮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而高端餐饮则面临巨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这种情况,餐饮人还是要回归到“好吃、实惠、快捷、健康”这四大本质,在客单价持续下探的消费环境中,那些敢于运用智能技术重构成本、突破标准化瓶颈的企业,将成为新周期里的“闷声赢家”。
而从炒菜机器人的发展阶段来看,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市场教育阶段之后,去年开始整个市场的需求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预计明年到后年,炒菜机器人将成为刚需,在快餐、团餐以及正餐领域加速落地,这也会带动餐饮竞争格局的变化。
老乡鸡招股书中就提到,目前已有约388家餐厅采用自动设备,包括炒菜机器人、智能蒸柜、智能鸡汤炉等。小菜园从2023年开始使用炒菜机器人,已经覆盖近200家门店。乡村基旗下品牌大米先生、现炒快餐品牌小女当家也纷纷引进炒菜机器人;霸碗还将后厨没有厨师,全部用炒菜机器人出餐作为亮点,用作宣传。
目前优特智厨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在全球已经超过1000家,其中国内头部餐饮品牌以及机构,包括小菜园、比格披萨、富雅集团、乡村基、胡子大厨、小江溪、富雅餐饮、小女当家、醉得意、同庆楼、茅庐、杨掌柜、赣乡野、山间晓厨、希尔顿、中国海油、中国电建(601669)等。
上海胡子大厨门店店长陶雪梅表示,炒菜机带来的帮助很大,出品非常稳定,而且还节省人力成本,折算下来一家门店每年能省12万元左右。在用炒菜机的门店,也很少有客户反馈菜品咸了或淡的情况,因为机器是自动语音播报提醒厨师,同时也会自动投料,小炒肉可以一份炒、三份炒,也可以五份炒,既实现了标准化,又有灵活性。
艾瑞咨询《2025中国餐饮智能设备行业白皮书》(2025年4月发布)测算,2024年中国商用炒菜机器人出货量已突破4.2万台,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53%,高于餐饮智能设备整体增速约20个百分点;到2027年炒菜机器人单品销售额预计突破80亿元,占餐饮机器人总体市场的42%。
政策的催化以及市场需求的火热,也带动炒菜机器人的融资事件密集发生,从早期试水到如今的大额战略投资,资金的持续涌入正在推动行业加速成熟,让整个赛道升温。今年来,不停科技、橡鹿科技、熊喵大师等公司先后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额从数千万级到2亿元不等。
对优特智厨来说,用18年默默深耕换来技术深度、用全栈自研构建系统壁垒、用多场景落地验证商业模型,在风口真正来临之际,已成为客户心智中的默认选项。当行业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能够持续把大厨手艺数字化、把餐饮运营简单化、把中餐出海标准化的企业,才配拥有风口的长期红利。优特智厨,已经抢先拿到了中餐“智能后厨”新时代的门票。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