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第一股一周暴涨8倍,VC纷纷错失,文娱成了价值洼地?

2021-07-07 16:39:01 投中网 

最近一段时间,满帮、滴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扎堆上市,中概股热闹非凡。但没想到的是,最出风头的不是一众明星项目,却是一家市值仅10亿美元的“小公司”。

这个小公司就是普普文化,作为一家举办嘻哈文化相关活动、赛事和培训的文化类公司,6月30日,普普文化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价为6美元/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05%,该涨幅在美国股市历史上排名第五。随后几个交易日继续上涨,股价一度突破53美元,之后有所回落,截至7月6日收盘,普普文化报31.54美元/股,目前市值约7.5亿美元。

上市一周市值暴涨数倍,普普文化无疑成为近日赴美上市公司中的一匹“黑马”。最近两年文娱公司在一级市场融资遇冷,但在二级市场却受不少投资者追捧,这也使得不少文娱公司上市后估值暴涨。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快手,今年初快手上市,首日涨幅将近200%,虽然此后股价震荡回落,但目前7000亿港元(约900亿美元)的市值仍然远高于上市前500亿美元的估值。

当下大量热钱涌入消费、科技、医疗等热门赛道,与之相比,泡沫尽去的文娱产业已经成为一级市场新的价值洼地。普普文化在美股取得开门红,这一观点又一次得到市场的验证。

背靠百亿嘻哈赛道,上市后创始人身价暴涨

先来介绍一下普普文化。

普普文化成立于2007年,主营嘻哈文化内容运营,包括在线嘻哈节目运营、活动赛事举办及相关培训等。根据公司官网显示,目前普普文化运营的活动或赛事有CHINA BATTLE(中国街舞冠军赛)、HIPHOP MASTER(嘻哈大师)、海峡嘻哈文化节、明星年夜饭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综艺的热播,使得嘻哈文化吸引了一波巨大的关注度,也让以街舞为代表的嘻哈产业正从“草根”逐步走向商业化、正规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嘻哈文化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总量也在不断增长:收入从2014年的人民币45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1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6%。并预测2024年总收入增至478亿元人民币,2019年至2024年的整体复合年增长率为27.5%。

根据招股书,截至6月30日的2019财年与2020财年,普普文化营收分别为1903万美元、1569万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普普文化在嘻哈文化公司中营收排在第二,市场份额为1.1%;在街舞公司中营收同样位于第二,市场份额为1.5%。

此前,普普文化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于2019年从新三板退市。6月30日,普普文化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嘻哈文化第一股”。

此次IPO普普文化总共公开发行620万股,上市首周一度涨幅超过8倍,惊人的涨幅也让不少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不禁在股吧里感叹道:“普普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在美股‘一夜暴富’的心情”。

与此同时,普普文化创始人黄卓勤、韦莉亚夫妇的身家更是暴涨数十亿元。根据招股书,上市前创始人黄卓勤、韦莉亚夫妇合计持有公司56.17%的股份,如果按上周53.4美元的收盘价计算,黄卓勤、韦莉亚夫妇持有的普普文化股票总价值超过7.16亿美元(合人民币46亿元)。而按发行价计算,该数字不足6亿元人民币。

成立14年融资寥寥,文化产业正成为投资人“遗忘的角落”

普普文化上市后暴涨,投资机构却笑不出来。投中网梳理后发现,普普文化的早期投资者中,VC寥寥无几。

数据显示,IPO前,普普文化成立14年仅在挂牌新三板期间完成两轮定增。2017年9月,普普文化以每股9.2元的价格,募集资金668万元,投资方包括华睿投资、青瓦资本以及明星投资人胡海泉;2018年6月,普普文化进行第二轮定增,投资方为中青集团。如果按照上周53.4美元的收盘价计算,首轮投资方华睿投资、青瓦资本及胡海泉或将获得超30倍回报。

为何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普普文化的态度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一位熟悉文化产业的机构投资人告诉投中网,中美两地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或是形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投资人)对于文化传媒行业是很重视的,因此普普文化上市初期也会受到市场正向的反馈。但反观一级市场,目前在中国,这种轻资产的传媒公司是不受投资人青睐的。”

事实上过去几年,整个文化传媒行业都一直处于被资本“冷落”的状态。数据显示,2019年,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资数量为382起,相较上一年直接腰斩。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文化传媒行业投资数量分别为257次、138次,相对应的投资金额为603亿元和226.2亿人民币,呈持续下跌趋势。

2019年以来,硬科技、消费、医疗等赛道在一级市场愈发火热,VC、PE纷纷转向这些热门赛道,文化产业正在逐渐成为投资人“遗忘的角落”。

虽然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例如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内容产业风口,但即使头部的团队在资本市场也不受青睐。以最该受益的MCN为例,前几年风光无限的“老网红”如涵,今年4月黯然退市;新晋网红一哥、一姐李佳琦、薇娅,则矢口否认上市传言;还有老树开新花的罗永浩,创业第一次赚到了钱,却失去了在资本市场的魔力,卖身给一家想要蹭网红热点的A股公司。

探究“失宠”的原因,外界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文化类项目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很难规模化。文化类项目大多以内容创意为主导,但创意天然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候恰好切中了受众的“嗨点”,就能成为现象级的产品,但这类产品很难规模化复制。这也是为什么投资人青睐平台型的文化项目,却对网红、游戏、影视并不感冒。

此外政策收紧也是资本退潮的一大原因。一方面,2018年出台的跨界定增新规,让文化项目的退出渠道收窄;另一方面,近几年监管对文娱产业的整治逐渐覆盖到税收、综艺成本费用、演员薪酬等多个方面,行业前景有太多不可确定的因素。

虽然文化产业仍处在资本寒冬,但也依然有投资人持续看好其发展。

盛世投资合伙人马媛媛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就产业投资的基本特性而言,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是一个长期的赛道,做投资需要非常多的决心和耐力,很多文化相关产业需要时间去培育,需要做长期配置。“从现在整个文化产业的现状看,行业里的竞争在不断加速,产业也在不断细分,在细分领域,也将不断出现非常多的增长热点和新的投资机会。”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国内资本市场过去几年不断加注消费、医疗和科技赛道,这些热门行业积累了大量泡沫。相比之下,文娱产业投资趋冷,再加上2020年疫情对行业的洗牌,已经逐渐形成新的价值洼地。

事实上去年以来,二级市场上不少文娱类企业已经悄然复苏,B站、阅文在2020年股价暴涨,快手年初上市后首个交易日就涨了200%,再加上上市后一个星期涨了8倍的普普文化,一级和二级市场对于文化类公司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而这或许意味着文娱产业新一轮的投资周期,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