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预祝大小朋友节日快乐,今天的A股已经给你们送了六一礼物。
昨天看到一段抖音,内容很震撼,尤其是如今的失业族看看,心神激荡,袖管撸起,当然不是打架,是练摊去。
拍摄地点据悉是在成都,就是总理点名表扬的那个西部城市: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总理还盛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额,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以前就不让干呢?
疫情之外,成都本就是地摊经济繁荣的城市,多年以前的九眼桥文化路那块,夜幕降临。满街的冷淡杯、串串、兔脑壳、冒菜,喂饱了一届又一届川大学子。
如果开放地摊就能解决就业问题,相信各地政府都愿意,惠而不费,最多就是原来的城管队员转岗打扫卫生,何况这摊位也不全免费,还是可以收点管理费、卫生费之类,来点小创收。
地摊经济好不好,权威媒体来报道。日入30000,餐饮行业利润普遍在30%甚至更高,月入20万轻轻松松。
一时间,风口就从万众创业发展到了万众摆摊。
当然,摆摊也是一种创业,低成本、快发展、高收益(可能),而且比之前很多人脑海中想象的创业要招人、租办公室或铺面更接地气。这也算时代进步,疫情之下振兴经济的壮举。
撸起袖子加油干之前还需考虑几个问题。
摆地摊一定赚钱吗?
地摊看着不高大上,但做得好利润率极高,做不好亏损也不会太大。
改革开放初期,口头禅是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流行语是办公室白领不如地铁口卖鸡蛋饼的。“我卖煎饼一个月挣30000,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但这些并不是大概率事件,一个月挣30000的摊煎饼大妈一定是侥幸站在了黄金地段,人流大、白领多,否则打死也卖不了那么多。而要保住这个流动摊位,她一定私下进行过不少努力。
上海郊区嘉定某地铁口,我跟老板有过详聊,他们是地铁扶梯入口处有小铺面的,主卖杂粮煎饼及豆浆、包子等,一个月房租约7000,到手利润8000元左右,就不算他的房租,一个月利润也就15000元,但这里是有两个人从早到晚的守店,交完房租平均每人到手4000左右,跟进工厂打工也差不了太多。
这附近首先是不允许摆地摊,就允许也赶不上他们的位置,所以收入大概率不会超过这个。
而且竞争对手众多,卖煎饼的对面是永和豆浆,侧面是卖包子的,除开早点还有卖奶茶、卖烤串、卖面包的等等。
是不是都赚了呢?还真不一定,因为店家不少已经换了好几轮,显然是撑不下去,疫情之后更是。
当然,摆地摊的成本会更低,但摆摊的第一要务跟买房一样,是地段、地段、地段。有好的地段才有赚钱的可能。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比如淘宝也相当于摆地摊,开店赚钱的前提是有流量,线下流量靠地段,线上流量靠烧钱与排名,开淘宝有赚有赔,搞地摊也是。
好的地段不免费,而免费的地段流量存疑,否则早已抢疯。
这次受惠的倒不少是之前的店家,直接开门向前,营业面积就大了,门口周边位置绝不会留给外人摆地摊。
总之,摆摊也是微创业,但不是必赚。
摆地摊干什么?
很多人尤其小白领摆摊是有理想主义的,要么是文艺青年搞文化用品,要么是吃货搞点小吃打算卖不完自己吃了。从微博的调查来看,吃货还不少。
可以想见地摊经济的主流,有些地方没准老板比食客还多。
问题是小吃做起来又苦又累不知道这些人经历过没有。比如卖早点的说是只出摊4小时,早6点到早10点,但人家凌晨就起来和面,摆完摊要继续去买菜准备第二天,而且周而复始,不论寒暑,这苦白领一般吃不来。
而且做小吃还得先置办一套家伙,这就有个小几千,此外口感很重要,做得好的苍蝇馆子藏哪都有人找,做不好的几个月倒闭一个,地摊也一样。
还有一项艰难的,卖食品要先办证,这一关,打倒一船人。
而做饮食的还最不讨人喜欢,容易脏乱,因此很多人对地摊尤其饮食摊的态度是,可以有,但请离我远一点,你要在小区门口或广场搞被投诉概率很大。
做其他产品呢选品也是关键,要找新奇特产品,只要淘宝、拼多多在卖,你就很难在价格上干过他们,何况他们还包邮。
万众地摊之中,老板的口才也很关键,差不多的货,能忽悠的老板有搞成专卖店的本事,不善言辞的老板还在等人发现。
地摊经济之下,感觉第一批发财的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或者阿里巴巴上的小工厂,至少摊主们要先进一批货。
当然,有手艺的不一样,不管是做美食还是有点文化特长比如画画、自己设计的工艺品之类,这种很容易在众多地摊中脱颖而出。
总之,地摊很好,但不是一定赚,也不适合所有人干。
而且地摊只能改善,未必能拯救经济,到处不景气,人的消费必然受限制,店里东西都卖不掉,换到地摊就买了?
很难!不愿意在地摊消费的还是不来,失业没钱的也是不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没水,拓宽堤岸、疏通河道可以让水流得更通畅,但让水大量增加没可能。
这会还有份工作的,犯不着冒险,因为你的机会成本太高。
已经失业的,先审视下自己有哪方面特长,然后大胆尝试。成则改变人生,败就少吃几顿。实在没啥好项目或者口才不行的也别勉强。
放开地摊是好事,不过,这么好的生意,怎么之前就不让干呢?
有做助贷的专业人士,可私聊群主,建了个专门的银行助贷群,沟通流量、推广、商务合作等事宜,后台留言可获取群主联系方式。
加群条件:发送名片+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截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金小说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