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用“数字滴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19-03-07 03:25:28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段久惠

今年“两会”上,着力缓解的企业融资难题仍然被重点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推出定向降准、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优化小微考核办法等系列组合拳,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转移,其中,银行业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不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有“短、小、急、频”特点,再加之相对脆弱、征信数据不完善,与银行服务的匹配有一定错位;因此,长时间以来,银行基于成本投入、信用风险等因素考量,小微业务未必会是经营战略重点。然而,记者在近日的采访过程中发现,惯有印象中因需求错配带来的小微融资难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以微型企业主和个体经营户密布的苏南经济为例,该区域内不少银行深耕本地,在网点渠道、服务产品、金融科技上不断突破,取得了营收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同步向好。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常熟农商行,该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增长18.12%,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降至1%以下、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同时拨备覆盖率大增124.08个百分点至450.01%。记者接触到的另一家地处江苏中部的海安农商银行,立足本地开展支农小微业务。据其高管透露,去年全行的不良贷款率也维持在1%的水平。

和他们业务人员仔细交流会发现,上述银行在小微业务上经营成效显著,除了相对传统的打法之外——发挥其本土优势、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一线了解用户需求,提供简单、便捷、易懂的金融产品,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多方位改造变革:具体来看,首先是小微业务的线上化,申请、审查、审批、提还款自助和贷后管理都极大简便;此外,还更应看到的是大数据系统改进,带来社会征信水平大幅完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普及,人们的行为日益线上化,而金融脱媒的发展,又让人们的线上行为经济化,个人行为痕迹中的金融数据搜集变得可能。这样一来,微小个体的恶意逃废债的机会成本大幅提高,基于信用数据做出的授信判断等也更为精准。这是区别于以往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正是基于此,数字经济时代的信贷业务,能从“漫灌”中脱身出来变成“滴灌”。

这一背景正可以解释,以网商银行(前身为“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集中于服务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个体摊贩、商户,在近年发展大有起色,近两年资产和业绩规模增速明显。数日之前,网商银行高管告诉记者的数据是,该行笔均贷款金额1.1万元,笔均贷款时长90天,小微商户的及时还款率达到了99%以上;去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28%,到了9月末进一步下降至1.23%;而在运营成本上,该行去年6月末披露,基于成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模型,每笔贷款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的2元属于技术投入。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治理数据乱象,破局“数据孤岛”,加快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合规共享。毋庸置疑,高质量的信用数据是加速推进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而在当前,全社会的信用数据系统完善还有在广度、深度、规范使用管理上的可完善空间,但值得畅想的是,随着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突破企业个体的经营规模大与小,所处地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滴灌”意义的金融普惠有望实现。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